156 瓷影
“客官……客官留步……留步啊客官!”正月里生意本就不多,朱云峰一行人又是一副有钱人的做派,那掌柜的实在不甘心就这么将他们放走。
“掌柜的。”曹鹤阳看了掌柜一眼道,“我们少爷是第一次自己出门做生意,他为人最是爽气,你讲话不要吞吞吐吐的,没意思。”
“是是是。”那掌柜点头道,“小的是觉得……不如客官留下地址,我这里一有消息,立刻去通知几位可好?”
曹鹤阳看了朱云峰一眼,朱云峰微微颔首,曹鹤阳便留下了客栈名字,道:“我家少爷姓邵。”
“邵公子!”掌柜的点头,“小的记下了。”
接下去几日,朱云峰与曹鹤阳又辗转在旧都的各处书肆和博古店。这天,他俩在一个书肆看到一本有些残破的《江南窑冶考》。曹鹤阳一眼就看出这应该是前朝的笔记,正想拿起翻看,就被阻止了。
“这位公子……”掌柜的看起来年过半百,扔在人堆里毫不起眼,“这本书若是不买,请不要随意翻看。”
“这是什么道理?”曹鹤阳问。
“此书是孤本,且残破非常。”那掌柜的说,“若是人人都翻看,那可能不到三月就彻底坏了。”
“这本书多少钱,我要了。”朱云峰哪里能容曹鹤阳吃瘪,立刻准备把书买下来。
“不卖!”掌柜的说。
朱云峰被噎了一下,若非现在是假扮的身份,他立刻就要摆出安平伯的派头来了。
“不知道掌柜的,这本书要如何才肯卖?”曹鹤阳拉了朱云峰一下,微微摇头。他很清楚这种看起来有怪癖的人,一味强压没有用,还是需要投其所好。
“客官要是能认出这东西,这本书可以送给您。”掌柜的说完取出一只布满灰尘,口沿有缺的青釉小罐,摆在桌上。
曹鹤阳拿起小罐端详片刻,说:“釉面开片细密,颇有几分‘冰裂’的神韵,看起来应该有些年头了。可惜口沿有缺,否则我们家少爷倒是可以收下。”说完他看向朱云峰解释道:“少爷,这东西说不定是林记的。”
“林记还有这样的?”朱云峰假装惊讶。
“是。”曹鹤阳点头,“早年间林家的家主喜欢这种‘冰裂’纹,林记的窑口就烧这种瓷。后来的家主不喜欢,自然就不烧了。”
“客官好眼力。”那掌柜的眼中爆发喜色,“这本书送给您了。”
“多谢。”曹鹤阳暗暗松了口气,问道,“这小罐真的是林记的吗?”
那掌柜的摇了摇头,说:“若真是林记的,哪怕口沿有缺,也是能卖个好价钱的,又怎么会在我这破书摊里。”说完他补充道:“早年间,城外栖山有个窑口,最初烧些粗瓷供山里寺庙用。后来有一阵,不知道是换了新的师傅还是请了高人指点,突然就能烧出这种开片的小件了,听说连城里的贵人们都很喜欢。这个小罐就是当时他们烧的。”
“那这窑口现在还在吗?”曹鹤阳立刻追问。
“不在了。”掌柜的说,语气中满是惋惜,“大概……三四年前,有一场山洪,连窑带人,都没喽。”
“没了?”
“没了!”掌柜的说,“那之后,再没人能烧出这么好的开片釉了。”
“那这本书……”
“这本书,上面有林家某个负责林记的人写的批注。”那掌柜的说,“我喜欢瓷,但不懂烧制之法,只能看个一知半解,就想留给有缘人。”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继续道,“你们二位虽然年轻,但眼光独到,是有缘人。”
“如此……我们就却之不恭了!”曹鹤阳问明白事情始末,大大方方地将书收下。
“阿四……”离开书肆后,朱云峰轻声问,“那个什么栖山上的窑口……会不会就是……”
曹鹤阳点头,说:“很有可能。今日有些晚了,等明日我们出城去看看。”
“对!”朱云峰说,“那窑口虽然毁了,但不过三四年时间,或许还有知情人在。”
曹鹤阳转头看了眼朱云峰,眼里满是笑意。
朱云峰蹙眉,说:“阿四,你这么看我,好像我是个傻子一样。”
曹鹤阳没好气地白他一眼,说:“谁说的?我是看我家大饼特别帅气好么。”
朱云峰瞪大眼睛,一脸不信。
曹鹤阳压低声音说:“其实……我是觉得那窑口没的也挺蹊跷的。”
“怎么说?”
“听那掌柜的意思,那窑口在山里也有好些年了……”曹鹤阳话说到这里,朱云峰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对对对,太巧了!”朱云峰说,“偏远的窑口,莫名烧出了冰裂釉,然后又莫名没了!阿四你是怀疑他们不是没了,而是被……”他一边说一边伸手在脖子前比了一下。
“倒也未必这么糟糕。”曹鹤阳说,“还有一种可能是整个搬走了。总而言之,这是条线索,值得一查。”
一行人回到客店,正要回房,一个穿着体面、管家模样的人便拦住了去路。他脸上堆着谦卑的笑容,躬身行礼道:“打扰一下!敢问可是北边来的邵掌柜一行?”
曹鹤阳同朱云峰对视一眼,说:“正是我们。您有何贵干?”
“我家主人是穆记的老主顾,前些天他去穆记的时候听掌柜的说起,您二位对瓷器颇有见地,又对精品小件情有独钟,想必是此道行家。恰巧我家主人新近得了一批旧瓷,其中不乏稀罕的小件精品,还有几件据说是林瓷。我家主人素来好客,又苦于无人鉴赏,听说邵掌柜一行,心中欢喜。主人喜爱喜结交雅士,不知邵掌柜一行可否赏光,移步一观?主人府上就在不远处的清溪巷。”
朱云峰和曹鹤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警惕。这邀请来得太过突兀和巧合!他们刚刚查到栖窑的线索,就有人上门邀请?对方说是“穆记”的掌柜介绍,只是不知道这主人家是不是就是他背后的人?这其中到底是有陷阱还是有线索?
曹鹤阳心思电转。不去,显得心虚,可能打草惊蛇;去了,便是深入虎穴,吉凶难料。可对方既然已经盯上,一味躲避反而不智,不如将计就计,看看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想到这里,他给朱云峰递了个眼色。
朱云峰会意,立刻笑道:“竟然有此等好事?那可真是太好了。只是不知道贵主人府上是……”
“敝主人姓王。”那人说。
“琅琊王氏?姑苏王氏?”朱云峰问,显得自己对江南世家也有所了解。
那人一听果然更加恭敬,微微躬身说:“虽然同是姓王,但不敢同世家攀亲。敝主人姓王,但只是一位乡绅,祖上曾在工部任职,故而家中略有珍藏而已。”
姓王,先人在工部任职,但又不是王氏的人……曹鹤阳眼珠转了转。大景开国以来,姓王的官员不知凡几,要搞清楚那王家人的跟脚,倒是有些困难。
那管家却不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说:“几位,这边请。”
清溪巷位于旧都较为僻静的城南,青石板路,两旁是些高门大户的后墙,显得幽深静谧。管家引着他们来到巷子深处一扇不起眼的黑漆小门前。门无声地开了,里面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布置得倒也雅致。但朱云峰和张九龄都敏锐地察觉到,天井四周的回廊下,隐有气息沉稳之人藏匿。
“主人已在花厅恭候,几位请随我来。”管家笑容不变,引着他们穿过天井,走向正厅。
正厅里灯火通明,布置奢华。一个穿着锦缎袍服中年人坐在主位上,他面容富态,一看就是长期养尊处优的。见他们进来,他起身热情相迎,态度甚至有些讨好。
“哎呀呀!贵客临门!贵客临门啊!简直是蓬荜生辉!快请上座!”一边说一边将朱云峰让到座位上,目光又飞快地在曹鹤阳和张九龄身上扫过,尤其在曹鹤阳清隽沉静的脸上停留了一瞬。
“鄙人王有才,自来喜好瓷器。这几日恰好得了一批旧瓷,奈何无人鉴赏,深以为憾。”王有才说,“恰好前几日去穆记,听说几位自北边来,爱瓷懂瓷,那心中真的是无比欢喜。这才让家人唐突前往相邀。几位能来,我心中实在是高兴。”说完王有才冲外面高声叫道:“来人,上瓷器。”
随着他的话,王家的下人鱼贯而入,捧上几个锦盒。王有才让他们将锦盒放下,自己一一打开,里面果然都装着瓷器。
这些瓷器有青花、有粉彩,釉色品相都算上乘,可其中并无林瓷,不管是那种早期的“冰裂釉”还是后来盛放牵机引的“白釉”,都没有。
朱云峰同曹鹤阳对视一眼,面上都不动声色,假意鉴赏。
“二位请看这件!”王有才热情介绍,“这件青花缠枝莲纹瓶,胎骨细腻,发色纯正,只是我看不清来历。不知作价几何才合适?”
果然来了。曹鹤阳心中冷笑,所谓“鉴赏”是假,考校才是正的。
他微微一笑,说:“这是前朝官窑。”说完指着上面一道细微的开片痕迹道:“粗看倒也算精巧,但这纹路略显粗疏。怕是官窑弃品,流落到民间的,当不得珍品。”说完他又看向王有才,目光如电,直入主题道:“我家少爷是听说您府上有林瓷才来的,若是没有,那这客不做也罢。”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