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郭奇林和陶云圣听孟鹤堂说起昨天的事儿,互相看了眼,陶云圣说:“我跟大林当年排《大西厢》的时候还小,不过十三、四的年纪。到如今也快十年了吧!”
朱云峰闻言,说:“那会儿我也才刚刚开始倒仓,最开始本还有我的戏份呢!细算起来,是得有十年了。”
“当年我们小,来看戏的多是冲着我爹,我们排这个也不过就是垫个场,大家看个热闹,其实演的也不多。”郭奇林说,“一共就演了……十六场还是十七场来着。”
“十七场。”陶云圣接口,“我记得真儿真儿的。从三月十五到四月十五,每逢单数的日子我们演。四月十五那天晚上下了戏,我去找的你。十七我们演完了,师父突然就不叫演了。”
“是啊!”郭奇林说:“这么说起来,我爹那会儿就看出点什么来了吧!”
朱云峰说:“我都看出来,师父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三个人都是一阵感慨。
曹四把话题扯回来,说:“这么说,那位朱六爷十年前就惦记上郭少班主了吧!”
郭奇林挠挠头,说:“我对这个人一点儿印象都没有。”大家都知道,那会儿他心思都在陶云圣身上,怎么可能顾到台下的观众。
周九良说:“朱六爷发迹也就是这四五年的事儿,十年前想必也是籍籍无名,所以少班主不知道也正常。”
孟鹤堂接过话头,说:“不过他如果真的从十年前就开始惦记少班主,这一次没能得逞,恐怕也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我们都觉得,少班主还是避避风头的好。”
郭奇林说:“我避风头倒无所谓,就是我们角儿也要被我拖累,我于心不忍。”如今这个形式,德芸班肯定不能继续在申城唱堂会了,陶云圣是肯定不会离开他的,也不会离开德芸班,那他也就不能唱了。
陶云圣说:“我唱给你听也是一样的。我还有点儿积蓄,够我们过几个月的。我们可以朝北边儿走,不行就干脆去北平吧!”
曹四说:“我留学时候,倒也认识了几个朋友,你们去北平的话,我给他们修书,让他们稍稍看顾你们一点儿。朱六爷虽然号称黑白两道通吃,手也伸不到北平去。陶老板现在名满天下,有我的那些同学看顾,那些小人总不能冒天下之大不?,公开动你。至于暗地里,你们出入小心些,不应堂会,也就好了。”
朱云峰说:“四儿的主意不错,不过,既然干了这行,少不得要对付这种小人,如果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法子就好了。”
郭奇林摇摇头,说:“哪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法子,人活一世,能和心爱之人相守,就已经很不错了。如今这样,我已经很知足了。”
孟鹤堂沉吟良久,说:“要说……一劳永逸的法子……倒也不能说没有。”
几个人都看着他。周九良最了解他,问:“孟哥,你这是又想到什么歪点子了?这一局要是做下来,那可不容易。只有我们几个,未必能行。”
孟鹤堂说:“我知道,我只是模模糊糊想了个大概,具体要怎么做,倒真的没想好。”见其他人都在等下文,孟鹤堂说:“其实说到底,还是四少爷刚刚说的那四个字儿‘名满天下’。”
这几个人里,曹四是人精,周九良最了解他,郭奇林一直跟人打交道,听他说了这四个字,都若有所思的样子。
朱云峰现在除了曹四万事不操心,陶云圣这辈子一半精力在唱戏一半在郭奇林身上,与人情世故间到底有些懵懂,所以没有太明白孟鹤堂的意思。
曹四说:“陶老板这个名气是因为唱戏有的,可这么大的名气若都在唱戏上,那就会平白引来同行不满,况且他到底年轻。”
郭奇林说:“四哥顾虑地有道理,我也这么觉得。可是除了唱戏,我想不出来还能有什么别的事儿了。”
周九良说:“其实有孟哥在,这个事儿倒也不难办,就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孟鹤堂点头,说:“其实我心里倒也有几个人选,不过要安排的话,时间有些长,且中间环节有些多,万一哪里漏了底,反而弄巧成拙。”
陶云圣被他们打哑谜一样的话弄糊涂了,说:“你们到底在说什么呀?我怎么什么都听不明白啊!”
朱云峰乐呵呵地说:“小崽儿,你的心思不在这儿,也就别在这上面费心了,咱们听着就是了。”
孟鹤堂解释道:“我们是想着,如果能有什么事儿,在你身上发生,让天下人都知道你的名声,那今后就再也不会有人敢轻易动你了。这个名声不能光是唱戏的,那样太得罪人,可最好又能让人对你又爱又敬,这样他们就不会想害你,只会想亲近你。如果有人敢对你动什么旁的心思,那就要让他自个儿掂量掂量了。”
陶云圣说:“我二十刚刚出头,哪儿能有这么大的名声呢?”
孟鹤堂说:“可不就是为了这个为难嘛!”
朱云峰说:“这个事儿也急不来,你们慢慢想,总能想得出来了。眼下德芸班的其他人还散在城里,朱六爷这个人名声不好,不能不小心。”
郭奇林暗叫一声惭愧,问周九良:“周先生,您今天往我们住的客店去了吗?”
周九良说:“去过了,明面上看不出什么来,不过我总觉得有个卖梨膏糖的看着路数不太正。我觉得明后日我跑几趟腿,通知一下你们班里其他人,让他们先散了吧!”
郭奇林看向陶云圣,陶云圣说:“你做主就好!我刚刚就说过了,我唱不唱的不打紧,我喜欢唱戏,自个儿一个人唱都是开心的,何况有你听。”
郭奇林说:“如此,就麻烦周先生了。烦劳您让他们各自出城,慢慢往北平去吧!”
陶云圣说:“客店里的那些东西就不要了,免得被人缀上自个儿不知道。那天朱府给的赏,大半在筱菊那里,烦请先生让他多照顾其他人一些。”说完又拿出几十个银元,递给周九良,说:“这些,麻烦先生看着分派一下,应该足够他们到北平了。”
周九良收下了,说:“你们放心吧!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