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写篇小作文

我来写篇小作文夸夸昨天喜剧人的攀比吧~~~

《攀比》这个节目,最早在17年就有雏形了,从中心立意上来说,承接了之前的《诱惑》,17年园子里饼四也有提到过

这个节目18年也演过,不过和现在相比,改动也很大了

19年作为新节目,因为烧云饼老师嘴浪←0504北展专场他自己说的,所以首演变成了0629福州场。

作为专场的固定节目,《攀比》在各个地方演了不下20多次,比较明显的改动大概有4个版本左右,把点开活的小包袱和现挂基本上每场都有,这些所有的努力放在一起,变成了喜剧人上总长15分钟的节目(被动刀减成不到11分钟的电视版,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放完整版出来)

《攀比》这个节目的立意在讽刺,这种立意的原创新活,在这几年还是比较少的。因为大环境的关系,和过去的作品比,不敢说讽刺有多辛辣,也不敢说抨击社会现象有多激烈,但至少他们还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就值得一夸了。

然后来说说节目的结构

第一部分自我介绍,因为电视节目的关系,没有了台下观众拿捧哏撅逗哏,所以四漂亮自己承担起了撅逗哏的部分。

第二部分入活之前,也因为电视节目的关系,没有了把点开活的垫话,电视版还剪辑掉了最开始两个人互相询问年龄那一段的小包袱,导致上来就是互相比较,略略有些突兀,但这真的是剪辑的锅

第三部分正活,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首先点题,对“攀比”这种现象做了定义、明晰了“比较”和“攀比”的区别,也阐述了对“攀比”的态度——这种不好的现象,叫做攀比,我们就得抨击它

其次举例,这一部分的举例主要围绕生活中,从小到大,男孩儿女孩儿之间的各种比较,父母之间的各种比较,迅速让观众拉进与“攀比”这个话题的距离,有代入感。比较可惜的是电视台动刀剪掉了男孩儿比鞋女孩儿比化妆品和包那部分

不过这个部分仍然有值得大书特书的部分

一个是必须要高光一下我四漂亮,讲到父母间比较的时候,他有一段大概五秒钟左右的“SOLO”,没有台词儿,全凭表情和动作,但是效果绝佳。这是他们为电视拍摄专门准备的。现场演出因为距离的限制,他们在台上的表情和动作不可能被所有人看清,但是电视没有这个问题,直接推了特写。然后要高光一下我饼四,确实和其他人不一样,这种高光时刻,居然给了捧哏,不愧是捧哏开生日专场的搭档

这里还需要高光一下这一段词儿

销售比业绩,员工比福利,老板比产值,就连咱们艺人都在比较

艺人比什么呢?

比流量啊!

如果说刚刚上面那一部分都是在说身边的比较,那么这几句话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由点及面”的作用,说明了“攀比”这种现象已经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段话同时也是承上启下,非常自然地过度到下一部分的德云社内部比较。两个原本关系没有那么密切的部分,因为这几句简单的台词儿而融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得不说一句我饼四牛逼

最后一个层次,德云社内部比较。这部分最开始从师父到大林到岳越CUE了一遍,然后是互相的比较,非常充分地体现了什么叫“攀比”——用自己的强项比对方的弱项,以及互相胡说八道以期在聊天儿里占据上风

这部分最遗憾的是没有了“he tui”,感觉缺少了灵魂,不过看到后面连“算命”都被刀了,我觉得哪怕有估计也是会被刀掉的吧

最后的底,用了一段非常适合现场的话

当攀比不成恼羞成怒之后,烧老师要求摄像不拍,观众不乐,因为这都是他花钱请的,而四也点了“攀比”的结果

我们火了?

彻底凉透了

到此为止,一个十五分钟的节目结束,虽然动了刀,但感谢节目组剪得还不算特别碎,至少基本保持了节目的完整性

当然,我最想喊的还是我饼四牛逼,因为作品清晰的条理性和层层递进的逻辑性,才能让作品本身的完成度在被刀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被保证

最后,回到我截的这张图上

比起 主演:烧饼 曹鹤阳 这几个字

最打动我和最让我喜欢的饼四的地方永远是

编剧:烧饼 曹鹤阳

因为是自己的作品,所以对作品的理解度永远是百分百,因为是两个人共同的作品,所以永远不会存在对作品的理解不一致,导致演绎过程发生偏差。所以无论是专场的五十分钟,还是电视的十五分钟,他们都可以保证作品的完整性和完成度,他们永远可以把最初想要呈现的主题不打折扣地呈现出来

烧云饼老师曾经说过,如今他和四爷,希望能够写一些今后可以流传下来的作品

我看到了他们所做的努力,也相信,他们一定会成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